地主比富农有钱吗?
当然,俩个阶级啊,给采纳
中国彻底摧毁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是在?A. 解放战...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一,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抗争概况
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
(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第一个重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胜利和失败都要着重了解.
第二个重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领导和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强,国内阶级矛盾逐渐被中日民族矛盾所代替,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第三个重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英勇抗战.八年抗日取得了胜利,扭转了近百年来反帝屡败局面.
第四个重点是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卖国独裁政策,国内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斗争,反蒋第二条战线蓬勃展开.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摧毁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反动统治(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爆发的爱国运动是革命史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学生运动,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五·二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有什么区别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集团。
2、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二、构成不同:
1、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2、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
三、政治主张不同:
1、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从清末政治势力的发展变化源流来看,其本源是李鸿章洋务派的继续。这个集团处处标榜一个“新”字,与湘淮系近代军阀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民国初年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影响,决定北洋军阀集团在政治上不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又与帝国主义势力有着一定的联系。
2、国民党的政治立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民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民主义
我也叫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暴风骤雨》是现代作家周立波1948年完成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革命文学的经典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生动地描写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地主阶级及反革命武装进行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这篇作品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作品主要人物赵玉林、郭全海、老孙头。
【词目】暴风骤雨 【拼音】bào fēng zhòu yǔ 【结构】联合式 【解释】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迅疾而猛烈的风雨或群众运动 。 【造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要一场暴风骤雨。这不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近义词】 狂风暴雨、急风暴雨 【反义词】 和风细雨、东风化雨
扩展阅读:
1
周立波《暴风骤雨》
2
迅雷狗狗视频搜索
3
《汉语成语小词典》
4
《中华成语》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文学,小说
2.周立波著小说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暴风骤雨目录
作品简介
作品评析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1948年,周立波完成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这是一部革命文学的经典作品。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的上、下卷分别讲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韩老六”,土改后期复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树,挖财宝”运动)的过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召开的第一次贫雇农大会“意外失败”,“斗争大肚子”的倡议仅仅得到了少数贫雇农底气不足的“赞成”和满腹疑惑的回应,问题就出在未能有效“发动”群众上。第一次斗争韩老六,真正“发动”起来上台控诉的只有赵玉林一人,“斗争”对于元茂屯的男女老少来说,只是感到像奇,或乐意,或发愁,或犯疑,或观望。斗争会也就在这种未经充分“发动”的复杂的群体心态的影响下,难以形成理想的。两个对立的阵营的紧张空气”,最终以闹剧式的“情绪缓和”而结束。第二次斗争会虽然是在经过对郭全海、白玉山、老田头等人的成功“发动”并正式成立了“农工联合会”之后召开的,但韩老六的几句陈情和检讨,就让“斗争的情绪,又往下降”,以致出现了“人家就是地多嘛,叫他献了地,别的就不用多问了”的议论。好不容易由老田头的血泪控诉所激起的群情愤慨,也被韩老六的几滴鼻血所轻而易举地冲淡了。成功斗垮韩老六的第三次斗争会,除了工作队继续“发动”所见的成效之外,一个关键因素却是“韩老六鞭打小猪倌”而激起了民愤,是被斗争者弄巧成拙地将本来温和的斗争气氛,激化为愤怒的烈火,是恶霸地主的现行犯罪行为,将群众“发动”起来了。 小说下卷,主要讲述的带有复查和整顿性质的“煮夹生饭”的过程,也是土改运动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环节。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重新夺回被坏人篡夺了的农会大权。在失去了工作队这个“发动”的引擎之后,原农会领导人郭全海们立刻露出了“被发动”者的茫然、“被动”的角色本相,他们实在没有任何主动意识和能力,去守卫土改的成果,更不要说开辟新的局面了。其次是,进一步发起“砍挖运动”。与前期土改斗争不同的是,现在的斗争重点对象,已不是恶霸地主韩老六式的“坏根”,而是吃斋念佛、“修来世”不离口的杜善人和舍命不舍财而又胆小的唐抓子之类的“坏须”了。 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人的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编辑本段作品评析
【一】 《暴风骤雨》是一篇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土改的小说,文字平实,从中折射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解答了很多问题,包括当时的社会问题,也包括了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成为“土改小说”中的最重要的作品。 《暴风骤雨》分为两部,第一部写的是1946年党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前,哈尔滨附近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庄,在工作队领导下,斗垮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土匪进攻的故事。这一部以赵玉林为主要人物。第二部写的是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斗争,以郭全海为主要人物。整部小说大规模地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 《暴风骤雨》也描写了农村的阶级关系,但是与《桑干河上》不一样,它表现的阶级关系是经过政策过滤了的阶级关系,去除了生活形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小说对于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少有触及,主要着眼在表现农民和地主这两个阵线分明的营垒之间的矛盾。农民的营垒以赵玉林和郭全海为中心,周围有贫雇农积极分子白玉山、白大嫂、李大个子、刘桂兰、赵大嫂,还有老一辈的贫苦农民老孙头、老田头夫妇和中农刘德山等。地主的营垒以恶霸地主韩老六为首,其它的人有屯里大粮户杜善人、唐抓子和土匪韩老五、特务韩老七以及和他狼狈为奸的管家李青山、狗腿子韩长胜、富农李振江等。小说的情节就围绕着这两个阵营之间的殊死战斗展开。 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家描写人物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既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冲突中加以描绘,又能透过日常生活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生活场景,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心理。作家还善于突出某些场面的描绘,烘托环境气氛,完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塑造了农村新人形象,赋予了他们以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些新人以赵玉林和郭全海为代表。赵玉林一家在韩老六和日伪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之下,穷困潦倒,得了个“赵光腚”的绰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为人坚强,有骨气。他加入了共产党,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分配胜利果实时先人后己,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郭全海的形象是通过分马、参军等几个典型事例来写的,他的精明能干、机灵正派、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美德表现得比较成功。 小说还塑造了一些生动的老一辈农民形象,老孙头最有代表性。他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开朗、诙谐,说话风趣,喜欢卖弄自己的知识。他渴望翻身解放,可是又胆小怕事。他好吹牛,喜欢出头,可是一旦真碰到危险,就急忙往后撤。他善良,可是又有点爱贪小便宜,在分马的时候,他看上了好马“玻璃花”,可是又怕别人看出来,千方百计的掩饰。他身上有缺点,带点江湖气,但是仍然属于积极的农民形象。 小说塑造的地主形象主要有韩老六、杜善人和唐抓子,但是他们的形象有些脸谱化,缺乏立体感,外形上有差别,但是性格和对待土改的态度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 小说线索单纯,按照土改运动的发展次序展开,结构完整,脉络清楚。它借鉴了古典小说的作法,在章与章衔接处,常使用悬猜手法来吸引读者,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但下部有些拖沓松散。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生活之树枝叶茂盛,有许多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富于农民情趣的幽默活泼的生活细节。小说很好的表现了生活本身固有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作家既能泼墨挥洒地描绘时代的大波浪,更能精镂细刻地描绘这类场面和细节。如分马的场面写得富有实感,分马也分出了人物的个性。又如对丈夫正直、妻子识大体的赵玉林的温暖的家庭生活,与丈夫“迷糊”、妻子泼辣的白玉山的风趣的家庭生活的描写都是十分生动传神。 小说的语言充分注意了口语化和方言化。作品中运用了东北农民的口语,词汇丰富,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地方色彩。小说语言体现了男性作家的明快、简净,充满了农民所特有的幽默感。 【二】 《暴风骤雨》成功地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等贫苦农民形象。赵玉林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恶霸地主韩老六的双重压迫下,老母饿死,妻子讨饭,全家三口都“光着腚”(因此他外号赵光腚),蹲过监狱,受过残酷的私刑。郭全海的父亲在旧社会被韩老六害死,自己十三岁就当了韩家的马倌,跟韩家是两代血海深仇。他们在工作队进村前还无可奈何地过着被压迫被奴役的生活。一旦受到工作队的启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革命火种就熊熊地燃烧起来,任什么力量也不能扑灭。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土改运动的群众基础,强调了这一伟大革命的必然性。尽管作者也写了他们的弱点(如赵玉林的缺乏斗争经验,郭全海在坏分子掌权后斗争意志一度消沉),但更主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积极勇敢、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至于其他一些人物如白玉山、小马倌呈家富,妇女如赵大嫂,白大嫂,刘桂兰,也大多斗争积极,个性鲜明。 从艺术形象的塑造看,赶车把式老孙头是全书中写得最丰满的一个人物。这是个暂时还残存着落后自私的缺点然而又热切盼望翻身解放的老一代农民。他有些胆小自私,爱吹牛,好面子,但当看到地主势力开始真正崩溃时,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积极地投入了斗争。赶车的生活经历,使他沾染了旧社会的一些坏习气;然而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开朗的性格,也使他很有风趣。作者是怀着满腔热忱和热爱的心情来写这一人物的,艺术上也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既概括又具体地写出了这一类农民的特点,因此人物形象刻划得颇为成功。除此之外,老一代农民形象老田头的性格也写得相当鲜明。 《暴风骤雨》对于党在整个土改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十分重视。作品通过工作队长肖祥的活动,具体表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从全书的故事发展看,肖祥实际上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人物。如果说元茂屯的广大农民是火种,肖祥就是点火人。因为他的第一次到来,元茂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因为他的第二次到来,元茂屯被坏分子篡夺政权、土改回生的现象得以扭转,复查深入的斗争得以展开。作者强调肖祥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少有些过份,因为他离开村子地主就实行“翻把”,显得经过土改斗争考验并组织起来了的广大农民有些过于软弱。然而作为一个比较正确、比较理想的人物,肖祥的形象表现得相当感人。他是一个久经磨练的、思想和作风都比较成熟、具有党员领导者风度的人。由于作者更熟悉这一类人,所以写得比较具体亲切。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为高踞于群众之上的“救世主”,而是把他作为党的政策的体现者和群众的领路人来塑造。他了解群众,启发群众,在斗争的重要关头替群众撑腰。他的特点是:阶级立场鲜明,认识问题尖锐清醒,既实事求是,善于走群众路线,又具有远见卓识。作者有意写了另一个工作队成员刘胜,以他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看问题主观,衬托肖祥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功的。 《暴风骤雨》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相当鲜明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争夺和固守东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因此,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十分必要和重要,和同时期一般老区相比,显得更为尖锐而紧迫。东北的土改运动实际上和清匪反霸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和解放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前线战争形势影响土改斗争的进行,而土改斗争的发展也对前方打仗有着重大影响。作品中韩老六的淫威,韩老七的反扑,以及逮捕韩老五等情节,都充满当时东北特有的气氛;作品结尾郭全海等青年参军更是揭示了解放战争推动了土改,而土改斗争又支持了解放战争。 《暴风骤雨》具有饱满的革命激情。作者描写人物,表现他们的斗争,都灌注深厚的阶级感情,歌颂暴露,是非爱憎,了了分明。在这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周立波善于选取突出的典型事件和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用简练、朴素的笔墨加以描绘,展示人物性格。作品很少冗长、沉闷的叙述,风格单纯明快。作者介绍赵玉林,主要是再现了他被摊劳工以及回来后和沦为乞丐的妻子见面的情景,也再现了“赵光腚”这个绰号的来源以及他向地主借债的情景;而对郭全海,作者只集中地描写了他父亲被害和他受地主欺骗这两件事。郭全海开始出场,作者写了他轻巧地降伏一匹脱了笼头的儿马的细节,显示了郭勇敢大胆、爽朗机灵的性格特征。小说的结构单纯,故事突出,线索清楚。全书以土改斗争发展的过程为主线,写了一场场斗争,让所有人物在斗争中活动;同时,在斗争中也插有一些生动的情节或细节,增加读者兴味。有些场面描写如“分马”一节,写得层次分明,人物活动形象具体,有声有色。另外,作者善于向群众语言学习,作品中运用东北农民的口语,语汇丰富,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及地方色彩。特别是许多对话,都是个性化的语言,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不足的是作品中有时口语用得太多,由于缺乏提炼和选择,因此多少影响读者的理解。 作品在结构上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二部有些松散,反映的事件较多而表现不够集中精炼;第一、二部之间联系也不够紧凑,多少给人脱节之感。有些细节描写显得烦琐,而有些重要斗争却展开不够充分。至于人物刻划,主要人物如赵玉林等表现得过于单纯;反面人物地主韩老六、杜善人、唐抓子等有些类型化和脸谱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作品反映农村阶级斗争显得有些简单化。但总的说来,《暴风骤雨》仍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周立波,原名周绍义,字凤翔,又名周奉梧。1908年8月,他诞生在湖南省益阳县清溪村一个中农兼自由职业者的家庭。1924年秋,绍义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先生的鼓动、启发和教育下,从1926年开始接触新文学,接受“五四”革命思想的熏陶,并在时局动荡和革命的浪潮中,先后投身上海工人运动,参加“左联”。在抗日时期,又怀着满腔爱国主义热忱积极奔赴抗日战争疆场。1939年12月,他到达延安桥儿沟,被安排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周立波文艺思想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3.谢铁骊导演电影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暴风骤雨目录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导演: 谢铁骊 Tieli Xie
编剧: 林兰 Lan Lin 摄影: 吴生汉 美术: 程荣远 作曲: 李焕之 主演: 于洋 Yang Yu ....肖队长 高保成 Baocheng Gao ....赵玉林 鲁非 Fei Lu ....白玉山 影片类型: 革命片 国家/地区: 中国 上映时间: 1961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老式故事片(黑白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摄制。(根据周立波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1946年,萧祥奉命率一支农村土改工 作队到东北某解放区元茂屯进行土地 改革。由于群众对党的土改政策还缺 乏了解,再加上恶霸地主韩老六指使 窃据农会主任职务的狗腿子张富英暗 中捣乱破坏,所以土改工作遇到了很 大的阻力和困难。工作队一面深入发 动群众,一面揭露韩老六的阴谋,并 撤销了张富英的职务,改组农会。苦 大仇深的赵玉林深信工作队是为穷苦 农民谋利益的,便串联了郭全海、白 玉山等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配合工 作队开展工作,使土改得以顺利进行 。韩老七不甘心失败,他不但到处造 谣破坏,还用假分地的手段收买人心 。当他毒打给工作队送信的小猪倌时 ,萧队长和已经发动起来的群众将他 抓起关押。逃到大青山里的韩老六率 国民党残余武装袭击元茂屯,组织起 来的农民自卫队英勇战斗,保卫家乡 ,在县大队骑兵的增援下,消灭了残 匪,击毙了韩老七,但赵玉林却不幸 壮烈牺牲。韩老六被人民政府依法惩 办。元茂屯的翻身农民积极生产,踊 跃报名参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
4.美国电影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暴风骤雨目录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外文名:Briar Patch 主演:多米尼克·斯温 亨瑞·托马斯 Arie Verveen 导演:Zev Berman 类型:剧情 | 爱情 语言:英语 片长:103分钟 上映日期:2003年01月20日 国家/地区:美国 分级:美国:R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爱,婚姻,谋杀,有时他们是可以同时到来的。 一个女人正沉迷于一个兽性的三角关系中——一个外来的仰慕者竟然杀死了那女人的残暴的丈夫。 多米尼克.斯温(Dominique Swain)所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个未受过正式教育,充满兽性的一个野蛮女孩。在她一次临死的时候,她的丈夫救了她,从此他们结婚了。但是,他们之间却出现了一个第三者。 于是,女主角与她的丈夫每天开始都在惊慌下过着生活。
“暴风骤雨”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a violent storm
我来完善 “暴风骤雨”相关词条:
狂风骤雨疾风骤雨骤风暴雨
.国民党新军阀 2.日本帝国主义 3.美帝国主义支持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一些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投靠国民党的军事势力派也背叛了革命。这些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国民党新军阀与旧军阀有共同点,但同时又有与旧军阀不同之处。
[关键词] 国民党;新军阀;形成;特点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军阀却并没有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1927年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
(一)
“军阀”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由此可见“军阀”大体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权)。
在《新华词典》中有关“中国近代军阀”的解释是“拥有军队,霸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表示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了过去的军阀的性质之外,还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近代”的特色。
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张同新提出,这是“对1927年叛变大革命后,霸据一方,实行反动统治,互相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总称。”①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并由此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开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和旧军阀系统中的军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他们都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发展自己势力的要求,但又感到缺乏力量,于是纷纷带着自己的私家军队投靠国民党,并改编军队,于是这些武装力量成了国民党新军阀的主要来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⑴大部分是从旧军阀系统中分化出来,整建制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如南方的原国民革命第二、六、八军(即谭延 派,程潜派,唐生智派等湘军),第三军(即朱培德的赣军),第七军(即李宗仁,黄绍 ,白崇禧的桂军),第九、十军(即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北方冯玉祥统属的国民联军,阎锡山统属的晋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而改变为国民党旗号的原北洋系统的地方小军阀则更多,如夏斗寅,周凤岐,陈调元等。⑵来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组建的所谓“党军”,我党虽曾在这些军队中作过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些军队的首领不允许对其军队进行改造,同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因此这些军队仍是旧式雇佣军队的性质。②
这些武装力量参加北伐大革命,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⑴这些武装力量受到大军阀的压迫,希望借革命力量的庇护来保住自己的势力;
⑵他们看到直系,奉系等旧军阀的垮台已是大势所趋,而暂时归顺大革命的潮流;
⑶由于各地均被旧军阀分割而难以发展,他们期望借助革命的旗号扩展实力;
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期望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
这些武装力量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是他们参加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所以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他们所戴着的“革命信徒”的假面具也逐渐脱落。
大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农民和城市工人要求土地,减轻剥削,实现政治民主的斗争不断深入,在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中更提出了废除军阀制度,实行军队生活民主化的要求,这些都威胁着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切身利益。他们既想“脱离革命,同时又企图找到一条既能攫取更大的统治权,又能打着革命旗号来取消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其他的国民党军事势力派也背叛了革命。这些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除了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是在背叛大革命的情况下产生的之外,还有着与北洋军阀相同的外部原因和阶级根源。
毛泽东提出:“现在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从广州出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半路被买办豪绅阶级篡夺了领导权,立即转向反革命路上,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④
这说明,新军阀产生的国内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是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地主买办阶级对人民大众的残酷剥削,而帝国主义划分范围的分裂政策则是其形成的外部原因。
(二)
国民党新军阀与先前旧军阀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他们同样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⑤
首先,国民党在外交上采取投降妥协的政策。
1928年3月,国民党政府向1927年3月炮击南京、镇压中国革命的英、美帝国主义政府赔款、道歉,并宣布要“逞凶”;同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屠杀中国军民一万多人,蒋介石竟然命令中国军队不准抵抗,并任由日军缴械。
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如日本控制了中国铁矿生产的99%以上,生铁生产的95%以上。在轻工业上,外资也占相对优势。1930年,中国民族资本纱厂的资本和公积金共合12,700余万元,而外资纱厂则合16,100余万元,占56%。而外资拥有的纱锭数更占67.4%,拥有布机数也占56.4%。这说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他们对中国控制程度越发严重了。
其次,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下,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国民党新军阀和地主官僚大量掠夺农民的土地,土地占有状况也日趋集中。
1933年,广东地主富农人口占6%,却占有66%的土地,而贫雇农人口占74%,却只占有19%的土地。
再次,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下,中国官僚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扩大军费、增加赋税的过程中,把大量财富塞进自己的腰包。1928年国民党政府的军费开支为21,000万元,1929年为24,500万元,1930年为31,200万元,三年间增加了50%。从1930年至1936年间,历年的军费均在三亿元以上。关税、盐税、统税在国民党政府中央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重为:1928年48%,1931年88.2%。
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至1936年共发行公债达26亿元,四大家族通过他们控制的银行,大量承购公债,独占了公债利润。
同时孔、宋、陈氏家族独占商业,工农业,垄断经济命脉。1935年,国民党政府设立了资源委员会,作为垄断全国重工业和矿业的执行机构,它垄断了钨、锑、锡等物资的生产和运销。
到1936年前后,在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正式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成为了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
但是国民党新军阀也有着同旧军阀不同的特点:⑥
其一,以曾经是革命的国民党做幌子,得以施展反革命的政治欺骗。
国民党曾是一个革命的政党,是各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的新军阀大都参加过反对旧军阀的革命,国民党政权暂时地实现了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标榜自己“反对”帝国主义,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仍然存在,而他们就利用这种影响进行反革命的欺骗。
其二,拥有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和全国系统的特务组织。
国民党新军阀是有一个以政党为形式的集中组织,并有各种辅助形式的组织,作为反革命的工具。新军阀篡夺了这个曾是革命的政党的领导权,把它变为反革命的政党,而旧军阀是没有这样的政党的。
国民党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其常备军数量之多,超过了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据1929年国民党官方提供的材料,当时“全国军额达二百余万,年需军费约三万万余元”,占国民党政府总支出的75%以上。
国民党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1929年11月,蒋介石授意陈立夫、陈果夫建立“中央俱乐部”,又称“CC”团或“CC”系。在这个组织内部有一个由职业化特务分子组成的专门特务机构,“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主要用来控制国民党的党务部门和文教部门。1932年3月,又成立了另一个特务组织“兰衣社”,其外围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它侦缉迫害的主要对象是军队中的先进分子和异己力量。从1927年到1928年,屠杀了革命人民337,000多人,到1931年,被杀害的群众达100万人。
以上两点是新旧军阀最主要的区别。
其三,拥有表面上统一的全国政权。
从“宁汉对立”到“宁汉合流”,经过1928年上半年的“北伐”,6月占领北京。1928年12月29日,满洲四省军阀张学良宣布效忠国民党政府。这也是中国自1916年来第一次名义上实现统一。⑦
其四,同时得到几个帝国主义的支持。
蒋介石集团,在经济上有江浙财阀的支持,同时又得到英、美与别的帝国主义的支持。1927年3月,上海资本家向他提供300万元,作为回报,他答应制止上海劳工骚动,并从革命运动中清除共产党势力。4月25日,上海商人和银行家又给了蒋介石700万元。⑧
其五,用政治强制和军事掠夺的手段,逐步地形成了买办的、封建的、军事的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这个统治的经济基础。
(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实际上存在着由新旧军阀控制的三个反动政府,即:蒋介石国民党
南京政府;汪精卫国民党武汉政府;奉系军阀的北京政府。他们各霸一方,为争夺对于全中国的统治全,进行着激烈的争斗。
同时国民党内部各派系林立,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矛盾,他们同样想得到整个中国的统治权,争斗同样不可避免。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事实上反映了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利害矛盾,毛泽东指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今天的暂时的妥协,即酝酿着明天的更大战争。”⑨
到1928年初,国民党军阀北进之前,便形成了蒋(介石),桂(李宗仁、黄绍 、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四个主要派系,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原奉系军阀武力转化为国民党新军阀的武力。
从1929年3月至1930年11月,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蒋、冯、阎中原大战。由于多方因素,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占了上风,最后建立了表面上统一的全国政权。
据不完全统计,1927年到1930年的3年之中,除上述几次大规模军阀战争外,还有云南的唐(继尧)龙(云)之战,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之战、四川的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等军阀战争,不下六、七次之多。连年军阀战争,战火遍于大半个中国,兵连祸结,百姓遭殃,估计战死人数不下五十万之众。⑩
同时,随着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它也以更疯狂的屠杀政策来扑灭中国革命的烈火,党的组织受到极大的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员人数由60,000多人减少到10,000人左右。城市工人的斗争由进攻转为防御,工会会员由300万人减至30,000人。农民斗争此起彼落,处于分散而不集中的状态。民族资产阶级则退出了革命的营垒,而附和了大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革命的形式由高潮转入了低潮,这是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确立后带给中国的又一影响。
但是由于中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的殖民地化并没有减弱,帝国主义仍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封建土地占有制也仍然保持;工人在大革命时期争得的权利统统被取消;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全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