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洛:最好的游戏攻略网站!

所在位置:首页 > 手机游戏

《三国奇兵》开荒攻略之锦囊妙计篇

发布时间:2023-02-09来源:网络作者:游戏洛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小*成语故事吗????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请说出《三国演义》的几个故事并说出每个故事的主...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分析的真强~~入木三分。。
回答者: guolpyy - 参将 九级 12-17 19:30

出身贫寒,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邓艾
回答者:霁鸟 - 试用期 一级 12-17 19:42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三国演义》的问题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6033.html

《三国演义》的典故列举,急!!!!!!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 - 探花 十级 7-7 08:31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我急求较短的10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有的饿老板发发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扬奉董承双救驾

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 ,汜劫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都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候忄享拨矢啖睛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 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
曹操与陈登,陈[]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
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 吕布